开展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工业废水等水处理技术研究,研发水处理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以及热法、膜法系统集成技术。主要从事热法和膜法等淡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热法方面,对过程机理、关键材料、高效蒸发器、蒸汽喷射泵(TVC)等核心设备及热法淡化全流程药剂等进行了原创性研究......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2、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TH系列高性能防腐涂料的研制及其推广应用”
3、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苦卤综合利用制取硫酸钾技术”
4、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低温蒸馏海水淡化研究”
5、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
姓名:李亚红
职务/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所在部门:直接利用技术研究室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 2000.09~2003.03,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硕士
(2)1990.09~1994.7,山东大学,微生物学,学士
现任职务、职称、头衔:
现任职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直接利用技术研究室,正高级工程师,科技部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工业水处理专家库入库专家(学术类)。
主要从事工作:
海水利用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研究,主攻海水水处理系统生物污损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环境影响研究。
研究领域概况:
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海水体系的环境友好型高效海水杀生剂,解决其批量生产关键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成功应用于宁海电厂等海水循环冷却工程和沧东电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二、针对大型或特大型海水冷却工程非氧化性杀生剂单独使用关键技术问题,形成应用方案,并实际应用于宁海电厂多个海水冷却工程;三、针对长距离海水输送取水系统海生物污损,形成分段多点加氯或单点单独使用非氧化性杀生剂的海水长距离输送海生物防治技术。
主要学术成果
代表性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1)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海水淡化长距离取水污损生物控制及预处理新药剂研发”(2017YFC0404101),2017.7-2020.12。
(2)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任务“天津大港发电厂生态影响监测与污染损害评估”(200905010-16),2009.10-2012.9。
(3)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任务“海水菌藻抑制剂产品定型及应用方案设计”(201005023-4),2010.7-2014.6。
(4)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海水利用系统ATP快速测菌技术研究”(2004601),2005.1-2008.12。
(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温度、盐度及海水利用化学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K-JBYWF-2007-T02),2007.12-2011.4。
(6)2017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综合[2017]55号)—推荐性国家标准《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20170536-T-418),2017.7-2019.10。
(7)2017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综合[2017]55号)—推荐性国家标准《海水冷却水排放要求》(20170537-T-418),2017.7-2019.12。
(8)2008-2009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海洋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国标委综合[2008]168号)-推荐性国家标准《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3部分:菌藻抑制性能的测定》(20083143-T-418),2007.7-2014.12。
(9)2008-2009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海洋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国标委综合[2008]168号)-推荐性国家标准《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20083150-T-418),2007.7-2014.12。
(1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河北海兴核电厂取排水工程长距离输送取水系统海生物防治》((2015)H012B02),2016.4-2018.10。
(11) 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项目《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海生物污损控制研究》(CDSCHTJY2020-95),2020.7-2021.12。
(12)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委托项目《环境适应性增强相关技术研究-“常规药剂投加方式优化研究”》,2021.10-2023.4。
(13)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委托项目《常规药剂投加设备优化研究”》,2022.10-2024.6。
论文:
李亚红,侯纯扬,武杰,等.海水淡化反渗透系统中的膜用化学品[J].工业水处理,2005,25(8):13~17。
李亚红,陈冲,武杰,侯纯扬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季铵盐的含量.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0,46(2):136-137。
李亚红,元昊,王静,赵小芳,周筝,王维珍,等. 旋转挂片法测定水处理药剂缓蚀性能的精密度分析[J].腐蚀与防护,2015,36(7):664-668。
李亚红,周筝,赵小芳,等. 天津大港电厂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5):367-373。
李亚红,元昊,赵小芳,周筝.电厂循环水中杀生剂排放源强的计算[J].给水排水,2015,41s:233-236。
李亚红. 海水循环冷却在中国的发展研究[J].盐业与化工,2016,45(6):9-13。
李亚红,赵小芳,元昊,陈冲,周筝. 季铵盐在海水中的降解性[J].海洋环境科学,2016,35(2):238-242。
李亚红.我国海水冷却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应对策略[J].应用化工,2017,49(12):2431-2434。
李亚红,周筝,赵小芳.我国水中余氯测定标准的对比分析[J].化工环保, 2019,39 (5): 496-505。
周筝,李亚红,赵小芳,樊利华. 聚合物类阻垢剂在海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性[J].应用化工,2020,49(9):2178-2181,2186。
周筝,李亚红,赵小芳. SW303杀生剂对再生水中异养菌的杀灭作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22,53(4):17-21。
标准:
(1)自然资源部.海水冷却水排放要求:GB/T 39361-202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2)自然资源部.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23248-202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3)国家海洋局. 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3部分:菌藻抑制性能的测定:GB/T 34550.3-2017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4)国家海洋局. 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 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GB/T 33584.6-2017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5)国家海洋局.海水中铁细菌的测定 MPN法:HY/T 176-2014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6)国家海洋局.海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 MPN法:HY/T 176-2014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专利:
一种复合菌藻抑制剂及其应用:201410290610.X[P].(第一发明人)。
一种冷却塔黏泥剥离方法:201610046451.8[P].(第一发明人)。
一种长距离取水动态试验装置:201810137739.5[P].(第一发明人)。
一种监测生物附着的监测器:201810137739.5[P].(第一发明人)。
一种监测生物附着的监测器:202210076872.0[P].(第一发明人)。
海水用季铵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510032803. X[P].(第二发明人)。
水处理试剂试验系统:202210488473.5[P].(第二发明人)。
用于中央空调的低温海水冷却系统:2010106032120[P].(第六发明人)。
基于正渗透补水技术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201210295401.5[P].(第五发明人)。
一类用于汞离子检测的尼罗蓝荧光染料:201410207062.X[P]。(第五发明人)
科技成果:
千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2006 (排名第7)。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8 (排名第8)。
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成套技术.2011 (排名第6)。
SW303海水菌藻抑制剂及产业化生产技术. 2011 (排名第3)。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23248-2009). 2012 (排名第4)。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装备产品定型及产业化开发应用. 2017 (排名第4)。
获奖与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7 (排名第8)。
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千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6 (排名第6)。
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2005 (排名第8)。
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7 (排名第6)。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2011 (排名第4)。
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 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成套技术与示范,2013 (排名第4)。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三等奖,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2018 (排名第3)。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 环境友好型海水水处理药剂研制与应用,2018 (排名第4)。
电话:86-22-87898181、87898186(办公室)87898117、87890659 (科技发展处)83598851(技术开发处)
87898167 ( 国家海水及苦咸水利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
传真:86-22-87892732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航海道55号; 邮编:300192
网站主办单位:?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联系电话:87898186(办公室) 邮箱:bgs@isdmu.com.cn(办公室) jwbgs@isdmu.com.cn(纪委办公室) kjfzc@isdmu.com.cn (科技发展处) jskfc@isdmu.com.cn (技术开发处)
ICP备案:津ICP备06003961号 公安机关备案: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223 网站标识码:CA330000000606071780003
微信公众号